用对角化求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
发表于|更新于|数学学习
|浏览量:
用对角化法推导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
斐波那契数列定义如下:
F0=0,F1=1,Fn=Fn−1+Fn−2(n≥2)
一、构造递推矩阵
将递推公式写为矩阵形式:
[FnFn−1]=[1110][Fn−1Fn−2]
设递推矩阵为:
A=[1110]
则有:
[FnFn−1]=An−1[F1F0]=An−1[10]
二、对角化矩阵 ( A )
1. 求特征值
解特征方程:
det(A−λI)=∣∣∣∣∣1−λ11−λ∣∣∣∣∣=(1−λ)(−λ)−1=λ2−λ−1=0
求得:
λ1=ϕ=21+5,λ2=ϕˉ=21−5
2. 求特征向量
对于 λ1=ϕ,解:
(A−ϕI)v=0⇒v1=[ϕ1]
对于 λ2=ϕˉ,解:
v2=[ϕˉ1]
3. 构造对角化形式
定义:
P=[ϕ1ϕˉ1],D=[ϕ00ϕˉ]
可得:
A=PDP−1⇒An−1=PDn−1P−1
三、计算斐波那契通项
代入:
[FnFn−1]=An−1[10]=PDn−1P−1[10]
我们只关心第一项 Fn。
Step 1: 计算 P−1
因为:
ϕ−ϕˉ=5
所以:
P−1=51[1−1−ϕˉϕ]
Step 2: 计算乘积
依次计算:
P−1[10]=51[1−1]
Dn−1⋅(51[1−1])=51[ϕn−1−ϕˉn−1]
P⋅(51[ϕn−1−ϕˉn−1])=51(ϕ⋅ϕn−1−ϕˉ⋅ϕˉn−1)=51(ϕn−ϕˉn)
最终通项公式
Fn=51((21+5)n−(21−5)n)
这就是通过对角化方法推导出的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,也被称为 Binet 公式。
文章作者: 风与路人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逻技簿!
相关推荐
2025-07-11
中国剩余定理(CRT)
中国剩余定理(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,简称 CRT)是数论中一个重要的定理,常用于解决多模线性同余方程组。它不仅在数学理论上有深远意义,也在算法竞赛和工程实践中被广泛应用。 1. 什么是中国剩余定理? 假设有一组互质的模数 m1,m2,…,mkm_1, m_2, \ldots, m_km1,m2,…,mk ,对应的余数为 a1,a2,…,aka_1, a_2, \ldots, a_ka1,a2,…,ak ,求解整数 xxx 满足: {x≡a1(modm1)x≡a2(modm2)⋮x≡ak(modmk)\begin{cases} x \equiv a_1 \pmod{m_1} \\ x \equiv a_2 \pmod{m_2} \\ \quad \vdots \\ x \equiv a_k \pmod{m_k} \end{cases} ⎩⎪⎪⎪⎪⎪⎨⎪⎪⎪⎪⎪⎧x≡a1(modm1)x≡a2(modm2)⋮x≡ak(modmk) 中国剩余定理告诉我们,这个方程组存在唯一的解模 M=m1×m2×⋯×mkM = m_1 \t...
2025-05-31
数列Sequence-of-number
第一节:数列的概念 数列(Number sequence),是由许多个数排成一列组成的有序对象。在不至于引起混淆时,也可称为序列(Sequence)或简称列,但严格来说,序列不止包括数列(如向量列、函数列也是序列)。 数列可以是有限的,也可以是无限的。不过,不加说明时,数列指的通常是无限数列。 数列可以表示为: a1,a2,…,an,…a_1,a_2,…,a_n,… a1,a2,…,an,… (其中a1,a2,…,an,…a_1,a_2,…,a_n,…a1,a2,…,an,…表示不同的数),通常简记为{an}\{a_n\}{an}。在一些严格的数学分析教材中,也会记为{an}n=1m\{a_n\}^m_{n=1}{an}n=1m(表示有限数列a1,a2,…,ama_1,a_2,…,a_ma1,a2,…,am)或{an}n=1∞\{a_n\}^∞_{n=1}{an}n=1∞(表示无限数列)。 数列的函数性与通项公式 数列可以视为一个从自然数集N或正整数集Z+(或其子集)映射到实数集R或复数集C的函数: f:N→Rn↦anf:N→R\\ n↦a_n f...
2025-05-31
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
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 Tip: 因为后文需要,本文中的斐波那契数列初始值定为:f0=0,f1=1f_0=0,f_1=1f0=0,f1=1 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:斐波那契数列用{fn}\{f_n\}{fn}表示,{fn}\{f_n\}{fn}的递推关系和初值条件为: f0=0,f1=1fn=fn−1+fn−2f_0=0,f_1=1\\f_n=f_{n−1}+f_{n−2} f0=0,f1=1fn=fn−1+fn−2 所以斐波那契数列为:0、1、1、2、3、5、8、13、21、34、55、89、144、233、377、610、987、1597、2584、··· 下面我们就来推导一下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 Tip: 若这一部分没有看懂,可看《高中数学方法原本第二卷》P220P_{220}P220 结论4.104.104.10 引理:二阶线性递推一般通项公式 为了得到更加一般性的结论,我们考虑下面的一个递推关系: an+2=pan+1+qan(n∈Z)a_{n+2}=pa_{n+1}+qa_{n}(n \in \Z) an+2=pan+1+qan(...
2025-06-15
神奇的1/89
此时此刻的你可以掏出计算机算一下189\frac{1} {89}891的数值,你会得到它等于: 189=0.01123595505617977528089887640449……\frac{1} {89}=0.01123595505617977528089887640449…… 891=0.01123595505617977528089887640449…… 如果你眼力够好的话,你会看到他的前几位是1,1,2,3,51,1,2,3,51,1,2,3,5,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前几项 为什么后面几位不是了呢?其实后面几位也是,看下面这张图片就明白了。 这其实是斐波那契数1位数位进位的问题,有没有更好一点的呢? 19899=0.0001010203050813213455……1998999=0.000001001002003005008013021034055……199989999=0.00000001000100020003000500080013002100340055……\frac {1}{9899}=0.0001010203050813213455…… \\ \frac {1}...
2025-06-15
调和级数、阶乘与意想不到的三角函数
这章分为三部分: Part1:调和级数 Part2:阶乘 Part3:调和级数、阶乘与三角函数之间的联系 Part1 第一节:调和级数的引入 什么是调和级数呢?我们定义:调和级数H(x)H(x)H(x)满足: H(x)=∑k=1x1kH(x)=\sum^x_{k=1}\frac{1}{k} H(x)=k=1∑xk1 这个散点函数的图像长什么样呢? 红线与蓝线在x∈[0,+∞)x\in[0,+\infty)x∈[0,+∞)上的交点是我们想象的散点,但是事实上,我们可以将H(x)H(x)H(x)扩充到实数。 H(x)=∑k=1∞(1k−1k+x)H(x)=\sum^\infty_{k=1}(\frac{1}{k}-\frac{1}{k+x}) H(x)=k=1∑∞(k1−k+x1) 第二节:扩充调和级数 首先,我们可以轻松得到以下两个式子: H(x)=H(x−1)+1xH(x+n)=H(x)+∑k=1n1x+kH(x)=H(x-1)+\frac{1}{x}\\ H(x+n)=H(x)+\sum^n_{k=1}\frac{1}{x+k} H(x)=H(x−1)+...
评论
ValineGiscus